智慧水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特联网、无线网络和软硬件,聚合各类水务信息,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服务,实现全面、可感知的绿色智能水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与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水务存在着浪费严重、效率较低等缺陷,需要发展智慧水务来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规划国土、气象等部门相继投入巨资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国土委实施了“金土工程”及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国土资源综合管理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并为全国提供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的共享、交换及业务应用集成成服务。
对比规划、气象部门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水务信息化建设寻找突破口,面对新一轮信息技术出现的发展机遇,围绕服务水务中心工作的目标,水务信息化建设以新技术的应用为亮点,以服务水务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公众为重点,构建具有水务特色的、体现最新技术水平的智慧水务工程,为水务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
进入2019年,我国水利信息自动采集和水利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全国,水利日常工作基本实现计算机化,在线数据快速增长,应用系统数量迅速增加,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墓本形成。智慧水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务信息化的基础上将获得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务行业已然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水十条”的颁发实施和国家环保政策驱动效应加速释放,给中国的水行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城镇水展迎势而上,引领智慧水务、物联网应用、健康水管管道、海绵城市等多项水行业发展,为智慧水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势必是一路向上!
新时代智慧水务的必要性
一、美好生活需要水务智慧化
十九大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判断。作为最为重要的基础资源—“水”,人们对“它”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方面。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诸如“查水表”“报故障”“排水问题”等等,人们需要更加简洁、更加便利的方式。水务智慧化是满足这些要求的“不二”之选。
二、人与自然和谐需要水务智慧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其中重要一条,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水资源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合理调配水资源、强化对水资源的监控和节约用水都是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手段,只有依靠数据化、智能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才能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调剂。因此,水务智慧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
三、美丽中国需要水务智慧化
如果把山川形容为美丽中国的脊梁,那么河流就是美丽中国的脉络。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对水生态的影响。河长制正是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2016年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随之,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河长制的各种信息系统在全国各地得到应用。以各级河长为基础,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形式,第一次实现了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水生态治理模式。因此,可以讲水务智慧化为美丽中国做出了创造性的尝试。
相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水务与信息技术会得到更加深度的融合,“智慧水务”对天津水务现代化驱动会更加明显。